玩具车可以随随便便换电池为什么电动车换电就难以推广?
很多机械控车迷,都对电动车不怎么感冒,觉得这玩意结构太简单,从本质上来说,就跟电动玩具车无异,无非就是加大了电池和电机的尺寸而已,科技感是有了,但缺乏复杂机械的美感。
电动车的工作原理和许多特性,确实跟电动玩具车类似,但是大家会发现,两者的使用方式,还是有很大的区别。电动玩具车要充能,既可以充电,也可以直接更换已经充好电的电池,但电动车还是主要是采用充电模式。
是电动车不能换电吗?当然并非是,蔚来、北汽、长安吉利等车企,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换电站。以比较早布局的蔚来为例, 其换电站基本能实现全自动操作,只要把车辆驶入换电位,机器人会完成位置微调和电池拆卸,然后换上一块满电的电池,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只需要3分钟左右,这比什么超充的补能速度都要快,卸下的电池就留在这里充电,等待下一个客人。其它车企的换电技术,也不会差到哪去,有些换电站甚至能实现30秒更换,效率极高。
但换电站的总体数量比较稀少,远不及充电桩那么普及,一般车企能在全国布局几十个换电站,已经算是很不错,像是一开始就换电/充电两手抓的蔚来,2014年下场,到现在总共也只有120余座换电站,至少在现阶段,这些换电站更多是起到示范、体验的作用,因为站点稀缺,很多人压根没有真正依靠换电服务来用车,甚至见都没见过换电站。
最早的时候,其实是政策的原因。大家都知道,电动车上面最贵的部件,就是动力电池,这东西甚至能占到整车成本的60%以上。国家为了推广新能源,所以给予了不小的补贴,才能让电动车的价格有那么点竞争力。可是问题就在于,你不能单纯补贴电池对吧?电池企业造出来未必会用在汽车上,同理,也不能直接补贴车。所以国家的政策是,电池+车捆绑才能拿到补贴,消费者要买就得一起买下。
因为这一块电池与车是捆绑的,皆为车主所有,换电就会出现所有权纠纷。电池有常规使用的寿命和损耗,你一台崭新的电动车,去换电站一换,拿到了一块旧电池,然后车子的性能直线下降,车主会乐意吗?简而言之,只有车主不拥有电池的时候,才能实现大规模换电,所以在过去数年中,换电模式发展极为缓慢。
正所谓规定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车企们其实也想了挺多办法,他们甚至想办法手动车电分离,就是先让我们消费者把车和电池都买了,然后回购电池,再把电池租给消费者,这才让换电站布局能进行下去。这两年补贴逐渐退坡,反正都是拿不到钱,只卖车身然后出租电池的法子迅速推广,政策限制算是解除了。
但是车企们很快又遇到了更为致命的新问题——标准难以统一。玩具车的电池通用性极高,要么5号要么就7号对吧?可动力电池的型号那叫一个千奇百怪,大多数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包都是专车专用的,通过你自己级别和尺寸来订制。别说不一样的品牌了,就是同一品牌下的不同车型,也难以做到互换电池。
大家可能不太明白这样的一个问题有多严重,充电站能普及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通用性,反正大家都是国标插口对不对,一个充电站可以给任意电动车充能。如果换电站只能给单独某个车型或者某个品牌更换,用途太窄且受众太小,很难呼吁国家给予支持,很难让其它车企或者第三方参与进来,说得难听点,就算是商场和小区的开发商都未必愿意配合,人家愿意在地库装充电桩是为了方便大多数客人,给你一块门面建换电站,就那么些车主能用,而且别人进来换个几分钟就走了,又不能转化商场的消费额。
以国外的经验来看,建设一个日换电70次级别的换电站,需要大约50万美元左右,这还不包括场地费用,更不包括其中的动力电池。作为新能源界大哥,特斯拉曾经研究过换电站怎么样保持换电能力,结论是,换电站的电池数量,要是它设计可服务车辆数的2倍,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时刻都有满电的电池可供更换。然后特斯拉的会计算了算电池的总成本,转头就把这个方案丢进了垃圾箱,去搞超级快充站了。
顺便一说,特斯拉做这个算术题的时候,旗下只有Model S一款车型……现在来个新势力,旗下五六款车,问题再度复杂化。你的换电站为了兼容这么多车型,就要储存给每个车型都储存2倍的电池,成本直接爆炸。2007年创立的Better Place公司,是最早开始商业换电的公司,其融资超过8.5亿美元,结果如何呢,它在六年之间就亏损了5.6亿美元,一分钱都没有赚过,最终黯然破产。
所以说,换电模式难以普及,换电站龟速建设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可能到整个行业的动力电池标准走向统一的时候,才能让换电站实现理论上的高效充能,并且具备取代充电站的资格,可是,怎么统一呢?这是个无解的难题。
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定,换电模式不具备价值。现阶段的困难,只是针对民用这样的领域,换电可是商用领域的香饽饽,像网约车、出租、公交、重卡这些运营车辆,使用强度非常大,不太适合长时间充电,换电要方便很多,而且这些运营车辆往往有一整个车队,车型也完全相同,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,而且车辆的路线也比较固定,把换电站设置在总站或者基地就行,省去了刻意找换电站的麻烦。